肝膽經延伸1   (photo from www.yogla.co.uk)

今年春天的真正第一道響雷終於在3月28日晚上敲出驚響,雖然離今年農民曆的驚蟄已經整整慢了二十三天,但週遭確實不少人在這驚聲一雷後身體有了反應。 我們家的三個小孩不約而同都在這個時期產生熱咳(痰黃),學員中有人則是盜汗或是疲勞火氣上升,包括自己也有肝氣過旺、眼赤燥煩的現像,除了利用老中醫所講的敲打身體兩側的膽經外,再延著經絡伸展足部內側的肝經,不但可已減緩上述症狀也可已在短時間內恢復經神。(參考附圖) 另外敲打膽經及肝經的方式上網搜尋資料都很齊全,所以就肝膽保健的原理及生活方面可以注意的事項整理如下資訊與大家分享。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黃帝內經素問篇四氣調神大論》

春日在傳統醫學上屬於升發、滋長、生意盎然的節氣,尤其是在驚蟄過後萬物會有如新生兒般快速甦醒。 春天屬木,肝屬木,這時保養肝臟是最好季節。 我們若未順應春天節氣讓身體自然生長、常摧殘身體、抑制它生發的機會,這樣容易傷到肝臟導至體內陽氣不暢、外邪乘虛而入就會造成「上火」,所以常會看到火氣大的人表徵有:眼睛紅腫疼痛、咽喉腫痛,牙齦出血腫痛、大便乾燥容易便秘。

 

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部於表,腎治於裡,脾為之使,胃為之市。《黃帝內經素問篇制禁論》

肝者,將軍之官,慮謀出焉。《黃帝內經素問篇靈蘭秘典論》

肝於五形上屬木,以功能性方位來說屬東邊,東邊為太陽升起的地方表示陽氣上升,而在一年當中春天真正來臨的像徵就是打雷,所以東邊屬於震卦,震就是打雷之意。 因此肝臟於身體的位置雖然在人體的右邊,但在功能上則是在左邊;此為我們在黃帝內經上常聽到的說法「左肝右肺,心上腎下,脾於中央」之意。

 

肝的功能性上主疏泄,主藏血,主筋膜

肝主疏泄,疏泄即傳輸、疏通與發泄,肝氣若未疏通積壓過多則在情緒上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動怒。所以保持情緒的穩定則可以保養肝氣,降低高血壓的誘發因子,若情緒不穩定又肝氣虛的情況則易引起虛脫。 肝臟是儲藏血液的一個倉庫,也是調節外圍循環血量的血庫,黃帝內經上載明「臥則血歸於肝」,所以若要調養肝血則要多注意休息,良好的深度睡眠則有助於造養肝血,建議九點至十一點應該入眠,因為半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為走的是膽經,而凌晨一點到三點則走的就是肝經。 飲食上則要清淡少吃辛辣與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少飲酒可以針對清肝明目的飲食當溫補。 不要過度疲勞性的工作或運動才不易損壞肝臟,疏通筋骨讓四肢形體適時伸展,只要氣血沒有瘀積則肝血順暢,精神就容易飽滿。若無感冒者可以在運動前後喝些許養肝茶調理,另外當另的桑椹汁也是保養肝血不錯的選擇。

肝為臟與膽為腑相輔相成,膽汁是從肝臟中分泌出來的,膽囊則是儲存及控制膽汁分泌的器官。膽汁的化學分解作用可以形成人體造血所需的蛋白質。所以膽汁分泌不足,也就不能提供人體造血所需的足夠材料了。

 

順著經絡方向運行按摩促進膽汁分泌,調理肝氣

足少陽膽經 起於眼外角,其經脈主要分為兩條路線。其中一條支脈在體外行走,並前後交錯地循行於頭部兩側,繞過耳後方,行至肩部上方,再沿著胸腹的側部,一直循行至盆骨旁。另一支脈則進入面頰內,並在體內向下行,通過頸項及胸部直達於膽,與膽聯繫。


足厥陰肝經 於足大趾的上部,並沿著腳的上部,再經過內踝(內腳眼),一直向上循行於下腿及大腿的內側,直至股部內側。再繞過陰部,進入小腹,並在腹部向上走,在胸脅部與肝及膽連接。經絡繼續上行,並沿著喉嚨,與眼部聯繫,後出於前額,直達頭之巔頂。 附註: 肝經上有一個消氣穴,位於腳背的第一及第二趾骨間又名太沖穴,常按此穴可以助消氣達到平肝清熱之用。

  


 

arrow
arrow

    muktayog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